留下來或出國去?
出國才知道國家的重要、國旗飛揚的感動 |
假如是準備大學出國,在高中時就需開始準備,除非極度優秀/特別,不然大多是家裡環境相當不錯也願意投資在孩子身上,或是有家人在國外,不然大學留學這個問題就是假議題,人人都想去,但資金永遠是問題;但是假如是研究所去國外念,相對來說對於大學有在努力也夠優秀的學生都是有可能的,就算家中可能無法負擔,但用國外獎學金、兼職或打工或全職工作幾年的積蓄、甚至是助學貸款,只要有決心,都有機會;更何況現在的交換學生機會比十年前多得多。
出國去(不論去哪個國家),大多有三個思考點:
1. 職涯發展/環境好
2. 開拓眼界
3. 賺更多錢
因我只去過美國念研究所並且拿OPT就業之後拿H1B繼續工作,因此接下來只就留在台灣或去美國分享自己的心得;德國哲學家尼采說:「受苦的人,沒有悲觀的權利。」乍看之下還真悲觀,但認真的想,這確是一種無可救藥的樂觀的生活方式,而在美國留學後找工作就是需要這樣的心態,心裡想著都出來了、都念完書了,怎麼能辜負自己對自己的期望、辜負父母對自己的期望(尤其是父母不停標會來協助付研究所的學費的這類人,對~是我),更別說那種靠自己存錢出國的人,「留在美國」是唯一的目標,只要能留下來都可以。
留在美國的方式整理:
1. 找到工作(技術移民),從OPT轉Work Visa (H1B)或還沒畢業就拿到offer,公司準備申請H1B。
2. 找到有身份(國籍或綠卡)的另一半,假如是有國籍的配偶可以工作,只是綠卡的配偶不能工作。
3. 不停申請學生簽證換學校,在過程中可能轉到1或2。
4. 其他如投資移民等等。(本文不討論)
有來念研究所,然後找到工作留下來的,也有念一年按摩學校的然後嫁給韓裔美國人的,也有念完書直接回台灣的,也有本來準備攻讀博士然後念完碩士就找到工作,因此就不繼續念博士的,也有來交換學生/交換學者,也有超強者直接在台灣被美國公司招募,直接到美國來工作的,更有本來來玩然後找到另一半嫁到美國來的,也有空服員嫁到美國來的,都是選擇,沒有絕對的好壞,都是每個人衡量自己當時的狀況而作出的決定,做了選擇之後不一定就是幸福快樂一輩子,在國外得忍受好山好水好無聊,然後無法在父母身邊,或是薪水近一半都在繳稅等等的煩惱,但我確定的是大家都是努力的在過生活。
美國跟台灣的環境確實截然不同,有好有壞,如飲食,在台灣要胖的話要吃珍奶跟雞排還有夜市,在美國先別說吃冰淇淋、漢堡跟洋芋片,是光呼吸都會胖,我也不知道為什麼,但在美國時是小妹我個人史上體重高點,而且我還有健身耶(因為太無聊沒事作,不是煮菜就是健身)所以外國月亮一定比較圓嗎?我確定的是我在國外臉比較圓,但還好跟美國人一比就可以以自我感覺良好結束批評自己的念頭,默默的這又是在國外的好了,他們普遍對自己有信心;這就談到了文化面,那就來談談職場環境吧!
以下談的狀況,都是大多數的狀況,每個國家都有極端的例子,一種米養百樣人,沒有一種民族或一種信仰、甚至是一個地區一定沒有好人或沒有壞人,假如甚麼都要用最極端的方式來思考,那真的沒有溝通的必要了。好!講清楚這個前提後,就可以來談談我感受到的美國職場環境。
美國職場(所謂的外商)是尊重別人、但有想法絕對會表達,不怕衝突,因為這對他們來說不叫衝突,這叫做充分表達,這才是溝通的價值,當場有意見不說,背後或會後才碎嘴,這絕對是無法接受;一樣的概念放在台灣職場,可能因為從小被教導不能頂撞或不要有自己意見,因此會傾向老闆說甚麼做甚麼,有意見也傾向不當場說,但常有背後有不同聲音的情形,或是認為上面決策有問題,當然可能也因為心理自覺反應也沒用,或是怕說了就要負責或要執行,所以當然選擇不表達,那麼自然而然地容易呈現一言堂的情形,這時再抱怨台灣職場環境不好,那也只是剛好。把台灣這樣溝通的特質帶到國外職場,有機會都變成沒機會,那在哪邊不是都一樣嗎?
想起一個自己的經驗,以前在西雅圖工作的時候是擔任工程師與客戶中間的橋梁,就是客戶對於介面或資料庫有問題時,我能先協助客製化的會先自行處理,如顏色、文字、資料庫功能或權限,協助客戶熟悉產品等等,但假如有bug,就會把客戶的語言轉成工程師能理解的步驟詮釋給工程師聽,但這其實不是我研究所念的專業,當時念的是數位媒體與行銷專業,因此老實說,雖然工作薪水跟福利都不錯(畢竟是美國),但總覺得蠻平淡的,所以我就跟總經理說,我能否兼做行銷的事,如電子報編輯或寫文案等等的,因此那時開始我就加入了行銷團隊會議的討論,有一次我們再想產品的文案與標題時,同事們(全美籍)都提出了自己的一句話,我當時心裡想的是,因為英文也不是我的母語,應該不太可能用我的,但我還是說了,沒想到居然因為我那一句話最簡單、最直覺,最後就採用了我的(因為老闆說我的英文最直覺、也最簡單,沒有複雜的修飾)。或許這樣美好的經驗不是每次都是,然而因為那個無可救藥的樂觀就真的讓我矇到了!
西雅圖工作的同事們 |
不管你想出國、出國後想回來或決定留在台灣,都需要有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的心態,再加上採取行動Be a maker(創客),挽起袖子去做,不論在哪裡,每個選擇都可以是最美的選擇,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同,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,人生說短很短、說長很長,相對論的比喻說的是當有一個美女坐在男生的腿上,此時一分鐘就好像是一秒,但假如不是美女,那麼或許那麼時間的衡量程度就會不同;工作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的時候,就算工作時間很長,感覺會是寓工作於樂,只把工作當工作,找不到一點樂趣,如果此時加上主管不滿意或職場環境不佳,這個抱怨鬼島的情緒就有可能無限放大,台灣職場環境絕對不是最友善的,但應該也不太可能是最差的,就算是,就讓這個爛環境把自己練成強者,然後快點出國去吧~但要讓台灣變好、讓自己的家更好,只有一個方法是最有可能有效的,畢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,「進入體制、搞懂玩法」,然後累積能量到能扳倒禍害時,請異無反顧的改變這個環境,記得絕對不會一切都順利、而且困難跟困境還會不停的出現,這時別忘記,那個無可救藥的樂觀與初衷,有一天,我們的家就有機會是我們理想中的那個美好現實。
⇒歡迎按讚寶太太的人工智慧
"船停在碼頭是最安全的,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;人呆在家裡是最舒服的,但那不是人生的意義。最美好的生活方式,莫過於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奔跑在理想的路上. 不管是出國還是留在台灣,用無可救藥的樂觀去努力,明天永遠會更好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