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29日 星期五

中小企業 =「薪資不高」?!


薪資高不一定留的住人才?!

你覺得呢?

因為心理學大師William James說:"The deepest principle in human nature is the craving to be appreciated.",意思就是人性最深的渴望就是希望能被重視、被感謝、被看見。薪水當然是一種被肯定的方式,不盡然能帶來成就感,所以第一個層面是制度面的影響:進公司的薪資基本上是,肯定人才過去的努力(過去戰績的肯定),所以假如沒有市場競爭力,很難會吸引到好人才。
(註一:經理人月刊報導--好市多總經理張嗣漢:薪水比同業高、內部升遷有望,才能留住好員工)

曾經聽過一個笑話:有些公司會請面試者寫過去薪資的歷史,以及本次對薪資的期待,曾經這個面試者寫完之後最後一關要跟人資主管面試,人資告訴他「這是我們能給的offer」,他看了看有點楞住,因為比上一份工作還少了兩成,然後他就客氣的問「請問這個是best offer嗎?」人資回他「你很缺錢嗎?」


雖然這是個笑話,但是可能也是不乏真實性(註三:新聞評論網【用最低的薪資延攬進最優秀的人才」,這種哲學我實在無法接受】),因為這或許反應了台灣的老闆與人資的想法需要做一些調整,這樣我想到嚴長壽最近接受陳文茜專訪時說的:「好不容易出國了,就不要回台灣,在台灣看不到世界」,當然我要加一句:「不回來,就無法改變現狀!」

就像蘋果執行長Tim Cook在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畢業致詞上說的, this is your world to change!


人才很多時候碰到老闆與人資(尤其是中小企業)開出的薪資真的就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奈、無言的感覺,要靠夠「無悔」+經濟無虞才能撐下去,不然就要面臨麵包與愛情的抉擇 XD。

制度面上:
除了剛開始的薪資/Package之外,要讓員工願意留在這個組織,還有一個關鍵,就是『相對透明的升遷管道』,讓人有足夠的資訊知道,自己要多學習什麼、要多加強什麼才能夠有更好的發展機會,當然隨著升遷會有薪資或福利的調整。

那到底除了薪資之外,如何讓員工有被重視的感覺呢?

我想卡內基訓練在2012年開始在全球與MSW公司所做的員工投入度調查有深入的探討,讓員工更全心投入的情感因素與制度因素,情感因素大致上有三個,都與公司內/團隊內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有關係:

  • 對直屬主管是否滿意
  • 能否信任管理階層
  • 是否能以公司為榮
(註二:經理人月刊報導【黑立言專欄】兩倍薪水也挖不走的留才關鍵)

情感面上:
就和這個人才在組織中待的開不開心有直接的關心,主管有沒有領導力,能適時關心部屬,讓他發揮他的所長,並且更是了解他對於工作的願景與想法,對於職涯的發展,或許跟自己所期待的發展不同,都要先忍住不給意見,先好好聽完;因為世代不同,價值觀不同,想法就會有所差異,不管認同不認同,都應該尊重對方,做好主管與朋友的角色真的不同意,但這更是領導力的挑戰,而非因為專業好,所以就是主管。我想這也是留住好人才的關鍵之一。

「我們是台商」、「我們是中小企業」這些都不應該是老闆或人資說「我們無法提供更好的薪水」的擋箭牌,可以體會資源不夠所以可能必須做出這樣的決定,但或許這可以更透明公開的與你覺得是好人才的方式分享,而不是讓員工覺得你開名車,而下面的人都苦哈哈~

好人才不容易找,尤其是有使命感的人,所以讓我們換個思維考慮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企業/團隊更有競爭力,有更多更好的資源,別讓好人才因為薪資+情感而離開。

在台灣所有打拼的人們,不管你是不是主管,不管你在不在台商或中小企業,我們都一起盡本分,加油!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參考資料:
註一:
2015-5-21 經理人月刊報導--好市多總經理張嗣漢:薪水比同業高、內部升遷有望,才能留住好員工
http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articles/view/50753
摘錄:
假如有一位員工說,哇!我的老闆真棒,每個月都來跟我握手、打氣加油,我們公司薪水是業界倒數第一名;另一家公司員工說,公司高階主管因為店太多了,一年只能來(走動)個三、四次,但我們的薪水比別人好很多。如果你是員工,會喜歡那一家公司?當然是薪水高的那家。

說這話的人是台灣好市多(Costco)總經理張嗣漢。自從1997年台灣好市多在高雄開設第一家店後,在張嗣漢帶領下,18年來共陸續開出10家店,會員人數達220萬,2014年營收突破600億元;內湖、台中、中和3家店,更擠進好市多全球賣場獲利前10名。張嗣漢繳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。

問他是如何做到的?張嗣漢毫不思索地說,It's all about the pay.(這些都跟薪水有關。),第一是薪水比同業高,第二是內部升遷制度透明。

註二:
2015-1-30 經理人月刊報導【黑立言專欄】兩倍薪水也挖不走的留才關鍵
http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columns/view/50303
摘錄:
根據卡內基訓練與MSW機構去年做的市場調查,對大型企業來說,促進員工向心力與敬業精神的關鍵因素,是員工與直屬主管和高階主管的良好關係與信任;對中小企業來說,關鍵因素則變成個人在工作上的成就感與重要感,其中三大指標是:

我的貢獻對公司很重要;
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思;
我是公司的中堅份子。

註三:
2014-2-17 新聞評論網【用最低的薪資延攬進最優秀的人才」,這種哲學我實在無法接受】
http://www.thenewslens.com/post/25655/
摘錄:
台灣人資的態度是「用最低的薪資延攬進最優秀人才」,這種哲學我實在很無法接受,延攬進最優秀人才這點是對了,但用最低的薪資我必須要打個問號。所謂的最低薪資是甚麼?我想人資巴不得用免費的薪水找進來海歸的研究所強者,但礙於這樣會犯法,所以得符合政府規定給予最低薪資;但最低薪資也太欺負人,更何況是在一家科技公司也未免太不大氣,所以姑且只好找出一個似是而非的標準,叫做 「同年齡同等級齊薪制」。

乍聽之下似乎合理,因為他的邏輯就是,不管任何應試者,我人資去輸入你的學校名稱,如果你是Harvard, Stanford,就是一個級距;如果你是台大政大,那又是另一個級距。接著,工作經驗,三年一個級距、兩年另一個級距。最後,公司的名字,上市公司一個級距、非上市一個級距,丟到一個核薪資料庫去做分析比較。最後最經典,核出來的薪水,再去跟公司內部既有同職級同年齡的平均做比較。

比較甚麼呢?比較你的薪水有沒有比同等級的人高?比如說,一個23歲大學剛畢業的小夥子,全部的核薪都完成,發現你的薪水坐落在3.3萬到4萬中間,但公司24歲助理專員的薪水最高是3.7萬,那你就不要想超過3.7萬了。

上述的這些資訊聽起來似乎合邏輯,但仔細思考,發覺根本是狗屁!你說上面的這整個流程,主要都是根據你的背景,將你的薪資定位在合理的範圍。我深深相信這個本意是好的,因為這就是所謂「計畫」的一部分,計畫就是要有底、有根據。但最後的決定應該還是得符合應試者的「實際情況」來判定,而非這些「客觀條件」。

1 則留言:

Don't Win Alone, Win as a Team! 吳恩達教授2019年/2020年演講精華分享

開始看文之前,請大家先支持一下 寶太太粉專 ,按個讚,成為支持小妹繼續分享的動力!(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Iminihu/ ) 寶太太與Andrew大神的最近距離 以下這篇是個小迷妹的記實。還記得吳恩達教授 (Andrew Ng) 19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