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

面對壞婆婆、爛主管、豬隊友,你該怎麼辦?

有些文章、有些分享看起來心有戚戚焉,有同感來自於他/她說了你心中想說的話,分享之後心中有爽快感,暫且我把這個稱做療癒文,如呂秋遠律師為廣大女性寫的婆媳或職場文,舉例:


呂律師說:「很多男人都希望老婆跟媽媽和平共處。事實上,和平不難,但不要有太多期望,畢竟你媽只是她婆婆。」

「因為再怎麼親密也不是母女,不要拿女兒的標準要求她,因為你媽也不會用女兒的規格對待她。」

這段話因心態而看見不同的角度,而容易陷入斷章取義的可能,從兒子(老婆媽媽和平相處)、媳婦(再怎麼親密也不是母女,所以你看吧~不會用女兒規格)、婆婆(好像怎麼做都不對),
原本的重點到底是什麼?-->在於"對彼此有合理的期待"。

但默默的這種療癒文變成各自表述,
而用來攻擊別人,在說的同時,妖魔化了某些角色(如婆婆),不知不覺地我們認為"對!他/她就是這樣",但其實婆婆不好當,我們可能都不知道嗎?花了比對女兒好10倍力氣討好,別人還不一定買單,不能說、不能給建議、不要主動連絡、不要太關心,不然就被貼標籤成為壞婆婆,兒子也會覺得自己媽媽找碴。

溝通是為了避免誤會,藉由開始對話而有機會找到更多共識,透過分享療癒文來標籤化別人不是最明智的一途,不是不按照你的意思就是別人的錯,不是觀點不同就一定要說服別人,當這個社會只有你對和我對、不是你就是我的二分心態時,很難找到共同的方向,當覺得別人預設立場在說話時,這不也是預設對方的立場嗎?(老實說,每個人本來就都有立場,是對別人不合理的期待造成了無法有好的溝通與對話)

政治的各自表述是有前提的,叫做一個中國,這我們都不陌生;溝通的各自表述也是有前提的,叫做"愛",在愛裡說誠實話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回歸自己!從理解開始,朝包容前進。
當別人有反饋,我們聽了或許不一定能調整,但至少能做到好好聽。
當別人有反應,我們聽了不一定舒服,但願意聽看看且試著調整。
當別人有不同意見或觀點,我們能好好聽,避免用情緒綁架的方式來扣別人帽子,這就是格局。
每個人的格局(家庭、生活與工作)都放大,台灣的格局就會放大,這個社會是由你我所組成的
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.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Don't Win Alone, Win as a Team! 吳恩達教授2019年/2020年演講精華分享

開始看文之前,請大家先支持一下 寶太太粉專 ,按個讚,成為支持小妹繼續分享的動力!(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Iminihu/ ) 寶太太與Andrew大神的最近距離 以下這篇是個小迷妹的記實。還記得吳恩達教授 (Andrew Ng) 19...